2021年5月10日19时,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于成都校区(东区)教学楼238教室开展了一场由上海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黄景春教授讲解的关于“神话、信仰、文学及民俗生活—以西王母瑶池蟠桃会为例”的讲座。学校副校长黄庆出席了此次讲座。

天府论坛
讲座伊始,黄景春教授向大家概述本次讲座主要围绕以下七个方面展开:一、西王母研究的主要观点;二、西王母的仙化;三、瑶池会的原型与转变;四、桃的仙化;五、蟠桃的诞生;六、西王母瑶池蟠桃会;七、瑶池蟠桃会的民俗化转变。
首先,黄景春教授以神话与宗教作为引入,阐释、说明、论证了神话与宗教的关系。随后,向同学们例举了一百多年来,西王母研究的热点问题,并讲解了西王母研究的主要观点。西王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半人半兽的古神,战国时期转变为女仙。西王母形象转变分为五个阶段,每个阶段皆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观念。近代以来,对西王母研究众说纷纭,但观点大多被打上了研究者所处时代的烙印。
此外,黄景春教授还讲述了瑶池会的原型与转变,仍是从神话说起,先是向大家介绍何谓“瑶池”,由此延伸至瑶池的地理位置。关于瑶池的地望,迄今已出现了多种观点:一、天山北麓说;二、天山南簏说;三、甘肃说;四、青海说。事实上,瑶池是神话中的地名。屹今为止,在地图上仍无法找到它的准确位置。
紧接着,黄教授讲解了桃的仙化与诞生。桃在中国文化中被充分宗教化、民俗化、医药化。桃树为仙木,具有驱邪镇鬼作用。但是,魏晋之后,度朔山的大桃树与极东之地的蟠木开始混淆。
随后,黄教授讲述了西王母瑶池蟠桃会以及瑶池蟠桃会的民俗化转变。宋元以后,西王母瑶池蟠桃会的传说已经形成,并在文学作品中得到较多描写,明清描写蟠桃胜会的章回小说也有很多。最初,瑶池祝寿本来是神仙传说,渐渐地通过戏曲演出将它搬到地上来,最后成为了一种庆寿民俗。西王母是古代神话中的神仙,瑶池会是一个古老的传说,蟠桃会是神仙方土的想象之物,它们从神话到传说,从传说到小说戏曲,再到民间庆寿仪式,以及各地的庙会、法会,形成一系列宗教民俗事象。最后,副校长黄庆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,概述了中化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。

黄庆进行总结讲话
通过此次讲座,同学们对神话、信仰、文学及民俗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,也让古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。
校团委、学生会宣传新闻中心:李佳静
责编:蒲虹宇
2021年5月10日